Translate

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

想當主管,需要具足怎麼樣的條件?


主管職,就如同義大利米蘭 艾曼紐二世迴廊(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)般誘人,但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駕馭...

你也想當主管嗎?

主管看起來好像很威風,可以自由分配屬下要做什麼工作,好像一直開會就可以領好多薪水。其實稱職的主管是有許多「職能」條件所組成的,包括溝通能力,又可以再次分為同理心與如實陳述;另外懂得如何資源配置,並且擁有最基本的紀律、執行力,都是部門主管,是否能讓營運順暢的重要因子。

第一課、培養溝通能力,需要打開洞察力及自我覺察

在某些場合,很常聽到職場前輩提到,「跨單位之間要溝通」,才能讓工作更加順暢。

但令人陷入沉思,究竟是A要溝通B,還是B要溝通A。

所謂的溝通究竟是什麼?
「我們很常遇到的溝通,其實是說服。」
只是強壓自己的意志在別人身上的一種粉飾太平罷了。

另外,如果對話模式,只是想要說自己想說的,沒有要聽聽別人的立場是什麼並且加以思考、咀嚼、消化,那你根本就只是在「說話」而已,從沒開啟「對話」。

什麼是同理心?
在不斷執行數位轉型的過程當中,利用同理心地圖,就是要眼觀四方、耳聽八方。聽到各單位的言外之意,這些不容易說出口、不好意思告訴對方的弦外之音,就是要我們站在對方的鞋子裡面,換位思考。試想,如果我是對方,我會有哪些原因,造成現在我的狀況?

要培養同理心,必須要有耐心。要有耐心,必須要有餘裕。要有餘裕,必須要有時間。

當工作全部填滿待辦事項的時候,我們失去了時間運用的能力、沒有了自由發揮能力的餘裕,自然跟耐心扯不上邊,又如何端出耐心與對方互動?

在填鴨教育長大的台灣工作者,上課、補習、寫考卷,就只是想要在最短時間之內,解決最多的事情,這樣的「填鴨慣性」,讓我們失去了「等待的本能」意識。

找回意識,永遠不嫌晚。從現在開始吧!

如實陳述,不加任何個人情緒
這也是與人對話,永遠可以練習的技巧
當想要加入個人情緒的時候,洞察力要打開。要記得跟對方說,以下是我個人的見解,可能有些偏頗。但應該要中立的時候,若能練習可以中立地陳述事件,將會是我們不可多得的優秀能力。

第二課、懂得資源配置,工作輕鬆寫意不是夢!

擔任主管的意思,就是要開始主要負責管理某些人事物。

管理的意思,要理解這些內容物,對於組織的重要性、急迫性、優先次序編排的邏輯。

主管要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任務以外,就是要協助其他同事擁有跟自己一樣的能力。我們可以稱之為「賦能員工」,同時,因為主管擁有更高的事業與眼界,所以主管必須明辨是非,必須有能力執行風險管理,讓未發生的危險事情,不會發生。這都需要主管更懂得資源該如何分配。

資源,可以是錢、時間、人力、精神集中度。

在重要性與急迫性的象限當中,「又急又重要的」,當然很自然地,大家都會蜂擁而上,希望可以解決些什麼,但在那些「重要卻不是那麼緊急」的事項上,如果沒有配置資源,慢慢推進項目的發展,當緊急程度這個因子加上來的時候,往往都會殺個措手不及。

要學會資源配置,不容易。因為我們天生就什麼都沒有。在光著屁股呱呱墜地的生命中,要懂得認清資源是第一課,運用資源是第二課,配置可能是第三課。在一二課都尚未熟稔的情況下,遑論碰觸第三課的邊緣。

第三課、紀律與執行力,跟緣分一樣,無法強求,但可以養成。

什麼是紀律?
三天捕魚,兩天曬網,就沒有紀律
紀律看不見也摸不著,但如影隨形

以過往的工作經驗來說,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,每天都會記得做,自然就會很有紀律。
比方說,男生喜歡看美女圖,每天都會利用上班上廁所時間,打開社群媒體,幫網紅按讚,就是一種紀律。
比方說,女生喜歡追劇看書,回到家就是花個三十分鐘,邊做瑜伽,邊追劇或聽音樂,這就是一種紀律。

「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」,這個境界,並不是每個人的每個年歲與職涯過程都可以幸運遇上的。因此,如何加入紀律這個元素到工作中?可能需要執行力的幫忙。

比方說,每週一早上,就是要跟同事分享,上一週自己覺得有趣的工作內容,以及運用哪些方法,讓工作可以更順利進行,在每週的分享會,都可以讓自己的腦袋動起來,讓自己對於工作、生命週遭事物更有感覺,透過這樣定期的對話,紀律跟執行力的落實,就能落地生根。

執行力跟拖延症,是反義詞嗎?
對立嗎?我也不知道,當我們遲遲不去做某件事的時候,一定有問題。
這個問題可以是,可能不會做,所以怕做不好,乾脆先不做。
可能是求好心切,想要一次做完,不喜歡做一半,之後接續做,但沒有完整時間,所以先不做。
可能是做了這件事,做好了,也沒有什麼成就感與獎勵,那幹嘛要做?所以先不做。
可能是做了這件事,我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就被用掉了,我比較想做其他事情,所以就先不做。

拖延的理由百百種
唯有我們心中知道,這件事之於我們,究竟有何意義。
還記得小時候,好吃的肉肉之類的食物,我都要留在當餐的最後吃。
「極品,要留在最後」
如果說,大家的拖延症事項,對於大家來說也是極品,那事情就不嚴重了,因為大家會珍視之。
如果說,不是,那就得想想,這樣的拖延狀況,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。如果不在乎是否會造成別人的困擾,那就要思考,自己是否適合當主管。

同場加映:搞懂工作對自己的意義,職涯之路可以更順暢
很多人工作,就是為了賺錢養自己、養家
升職加薪,是世俗既定印象的職涯前進之道。但如果加薪才是真正的目標,其實不一定要升值。大公司都有專業工作的延續之路,小公司大多都是要升職當個小主管,才有機會加薪。台灣99.7%的企業都是小公司,所以不是人人都會上述三項技能,因此都在小公司當中,艱難地與自己的能力衝突地生存著。

如果真的無法在小公司生存,試著提升自己的能力,轉任到大公司,當個只需要努力展現自己價值的專業工作者,或許也是一條路。但,當我們還在小公司,或是改了要求的大公司時,鍛鍊與人往來技巧、瞭解資源配置重要程度及確實執行、讓自己沈浸且擁有紀律與執行力,仍舊是大家不可避免的職場自我修煉之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