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

【論當責】曾幾何時,年輕的我來,變成大人後的給你

當責(accountability)
最好的解釋,莫過於《濟公》電影🎬當中的「降龍羅漢現身,下凡普渡眾生。」

但要如何培養當責的思維與氣場呢?

你也很常說不知道嗎?
不知不覺中,我們把很多機會往外推了...

與「不知道」這個答案相比,我練習著以「還沒有機會瞭解」、「我再做點功課」回應對方,無論是長輩、平輩、還是晚輩。

我不說「不認識」,我會說「哦~好像有聽說此人,但還沒有機會認識」、「您這邊有機會介紹我們認識嗎?」,希望提問的一方,也能感受到我的誠意、開放心胸的高互動可能。

「我不會」更是幾乎越來越少存在的念頭與表達。我會問問,「有沒有可以請教的對象」、「我有沒有機會可以學」。同時,我也不太焦慮,是不是要很快端出成果,因為我知道,弱項要提出「讓人可直視」的內容,需要時間。

打排球也可以訓練當責素養?

這也是之所以與籃球🏀相比,我更愛排球🏐的原因之一。
與籃球「給我!」、「給你」不同,排球就是「我來!」、「no mind」(never mind)。我們當仁不讓的感覺,讓隊友也會很有安全感。

想起以前在乙組的日子,只要我們越肯付出、越願意向前衝、向上跳、往地上撲倒,學長、隊長、教練都會看到👀,也給予我們更多表現、展現、分享的機會。

勇於投入跨領域事項,跨界成果大更多!


其實,我是打籃球長大的,也有好多籃球前輩與好友。長大後,因緣際會與排球結緣,體態與能力逐漸走進排球區,事實上,也是想念打籃球的日子。但沈浸在排球世界的日子裡,真的是收穫滿滿。

還記得在練排球一段時日後,系上要籃球比賽,被徵員上場的我,平常疏於練習,籃球技巧生疏,都無法在得分上給出貢獻,但卻聽到場邊的驚呼。

有時真的不知道是打得爛被噓😬,還是打得好的歡呼聲🎉。

中場問問場邊同學
「剛才比賽時,那些聲音是?」

同學說
「哦~那些女生說,你搶籃板跳得好高」

好的,鋪哏這麼久🤤
就只是要跟大家說,我跳得高😏

當下好奇,明明我沒得分,她們在叫什麼?

同樣地,不要害怕投入新的領域,初期一定是跌撞、鼻青臉腫、膝蓋破;但最終,男生無論是跳得高、變強壯、養成自己什麼都接得住的幻覺,還是女生變得腿長、屁股翹、打男朋友時得到如同扣球的包球清脆聲,我們都會有所成長與收穫。

在多棲動物的新世代職場,落實小步快跑
做得快很重要、錯了就快改、改了就再試

下一次
當我們帶著原有技能,再次投入陌生新領域,聽到各種聲音時,不要再太陷入內在歸因:「是不是我做不好」、「是不是我不夠好」、「是不是對我不滿意」。

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表現超乎預期,或是帶來了不一樣的火花💥!這都是好的展現與跡象!

在此許願
如果未來還有籌辦社團的機會
除了投資理財股票社團以外,我想成立排球社,大家一起萬事我來我來!小試錯 no mind no mind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