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本篇文章的首圖,就可以看得出來,醫學中心的本業收入,可能都因為健保總額預算制度的天花板關係,以及各種醫療器材、藥品成本,或是員工人事費用等等的項目,真正剩下來的獲利並不多,所以有些人認為因此,可能也不太能夠幫醫療人員(護理師)加薪。
人員
到底是企業的成本,還是投資?
首先
人員,到底是企業的成本,還是投資?
以下可能有幾個觀念,需要也希望跟大家一起想想
大家先在腦中有個分類:人物、人才、人員。
以及什麼是投資,以及什麼是成本?
你知道以下三種員工的區別嗎?
人物、人才、人員
人員:相信一般的工作者可能都只是人員而已,大家做好自己手中的事物,讓工作或者是企業可以順利的運行。
人才:當我們有些想法的時候,可能我們會努力去改變,或者是改善我們的工作流程,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效率變得更高,而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時間的小確幸。
人物:而真正一個擁有大格局、能以更高層級剖析企業營運,以及人員配置,甚至是規範的建立,這樣的人物,其實不多。並不是因為聰明的人不多,而是願意捲起袖口,一起來工作的人,有如此熱情,耐心,以及傻勁的人其實不多。
數位轉型當中也有人物、人才、人員
從剛才的人員、人才、人物的相關特質,大家是不是有發現跟數位轉型的三步驟有點類似,數位轉型的三步驟包含了數位化,數位優化(流程改善),以及數位轉型(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)。
大家可以清楚的發現,
數位化:非常的平易近人,雖然也需要良好的標準作業流程,但是可能八成的人,都可以達到數位化的階段。
數位優化(流程改善):或許需要一些時間的培養,以及需要一些對於工作上的細節察覺力的提升。而這一點則是大家目前在各大企業,或者是醫療院所當中,都非常努力想要去達到的地方。
數位轉型: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,要以很高的格局、要以很廣的眼界,同時要擁有很深的臨床或者是前線執行的體悟,這部分的能力,以及意願,一定是比較低,一定是比較稀缺的。
回到我們今天一開始的主題
我們想要幫忙加薪
應該要加哪一種人員的薪水呢?
是平時協助執行S O P的「人員」,還是努力幫忙去改善流程,讓組織的營運變得更加順暢的「人才」,還是那些有格局觀,熟稔事務且洞悉未來發展趨勢,能夠提早因應、提早協助企業趨吉避凶的這些「人物」呢?
當然,小孩子才做選擇!
事實上,我認為公司內部所有的人物、人才、人員都需要被加薪,都需要有適當的激勵獎勵制度,有了這些能夠驅動大家的因子存在,企業向上向前,邁向未來發展的動力才能夠源源不絕。
為什麼我幫公司創造了這麼多業績,加薪的永遠不是我?
或許大家會在104,或是人力資源相關的新聞及文章當中,看到這樣的議題。或者是在一些論壇當中,看到大家這樣的討論。
我們思考一下,自己究竟是人員、人才、還是人物?
如果以優先順序來說,如果我們自己是老闆,我們一定會努力幫「人物」加薪,提供「人才」一些激勵制度,讓「人員」有一個順順發展、穩穩執行跟產出的機制。
聽到這邊,不難發現,如果我們的格局永遠是人員,可能我們被企業加薪的優先次序,就會是比較後面一點點。
雖然這個可能是長久以來,既定的一些經營價值觀,或者是企業營運許多策略當中,最簡單的一種模式,但是在人力資源缺乏的年代,少子化是的一年新生兒數量,只剩下13萬人,的2023年,企業營運是不是,還是要依照這種舊有直覺式的方式經營,值得大家思考!
究竟什麼是投資,什麼是成本或是費用?
投資好像是我們丟入了100塊錢,投資標的可能會幫我們帶來5塊錢的收益。就好比台灣人最喜歡的存股一樣, 5%的殖利率,好像就已經很不錯了,但是那個是被動收入的觀念或者是思維邏輯,在主動收入的世界,積極去追尋70%甚至是90%的毛利率,才是真正積極正向的選擇。
生財工具的投入購買,以及每年的攤提費用,無論是不是醫療服務產業,各行各業其實都在思考這些投入究竟幾年可以回本,究竟可以對機構的名聲、服務量,有什麼顯著的幫助,甚至是這樣的投入,企業未來對於社會、對於世界的貢獻在哪裡?
每種決策背後都有其成本效益評估,還有各種流程改善的排序優先問題,很難說員工的薪資福利條件,究竟是投資,還是成本。
有些人說,投資就是未來可以帶來更大的利益,或者是一種持續的收益;而成本好像就是丟到水裡面,沒有辦法帶來各種的效果。
但我有不同的看法
我覺得直接一刀切的方法看待投資或是成本,對於企業主來說,無法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答案。當然在文字上,好像非常明確,但是我認為員工的薪資福利條件,對於企業來說,首先一定是成本或者是費用。如何讓員工薪資條件的提升,轉換成是企業對於這個單位未來發展的投資,則是企業主,或者是中高階主管智慧發揮的空間所在。
留住員工,才是對於企業未來營運最好的風險管理
一個月薪水4萬元,變成一個月薪水5萬元,這已經是25%的薪資漲幅,絕對金額看起來好像不是很多,但是當我們有1000名員工的時候,一名員工一個月增加1萬元的薪水,一年企業就要增加1.2億元的員工薪資費用支出,究竟要怎麼把1.2億元賺回來,是不是人才荒已經嚴重到,企業必須投入如此大的金額,也不惜把員工留在機構當中。
又或者是說,這1.2億元,未來可以帶來的是3.6億元,甚至是12億元的投資回報。
簡單來說,如果我們有員工,才可以提供正常的服務,而競爭對手沒有這樣人數的員工,他的競爭優勢就會下降。在未來的幾年內,對方的營業額、市場影響力、服務品質會不斷地下降,所以5年之後,我們就取代了對方,那回頭來看這1.2億元的投資,是不是非常的值得!?
說完了人才、數位轉型,以及員工的薪資福利是投資或是成本之後,我還想跟大家討論的是,加薪的這筆錢從哪裡來?重要嗎?
用業外收益養業內員工?
有人說,企業的業內收入,可能沒有什麼賺錢,所以沒有辦法投資在員工身上,沒有辦法幫員工加薪。但學過財務報表,尤其是學過損益表的大家都知道,上述醫療院所的財務報表當中,醫務收入,屬於「業內收入」,但是還有許多的投資、或者是跟外部合作的那些「業外收入」,如果業外收入的部分非常賺錢,是不是就可以拿業外收入的這些利潤,當作是員工的薪資調升的資金來源?
有人會說業外收入,可能不穩定啊!可能未來的投資效益,就沒有那麼高啊!但我想提出一個觀念,如果過去10~20年的投資效益都非常的穩定,那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業內收入跟業外收入的穩定性,以及資金的可運用性,應該就可以視為同一件事情!
也就是說,「業外收入可能不穩定」、「業外收入可能沒有辦法提供業內收入等如此直覺的應用」的這件事情就不存在!
否則我認為,這樣的觀念,只是企業,或者是集團,使用一些財務上的角度或是觀點,故意讓某些成本、費用,維持在一定的水平的一種說法而已。但回到我們先前的命題,如果人員流失,如果關鍵的人才出走,這類的情況,如果沒有被重視,企業或是集團的未來發展真的令人擔心。
的確,一般來說業外收入,可能是一個非常變動,可能是一次性的獲利。但如果業外收入已經變成常態性的高穩定收入,那麼我認為,業內收入以及業外收入的最終的加總總額,已經可以當作是這家公司發展的關鍵指標。
以這個成果當成關鍵指標來說,如果公司是有賺錢的,但卻不願意,將這些業外收入的部分金額拿來犒賞,或是提升本業員工的薪資條件,將來某一天如果本業的這些重要骨幹,或是員工出走的時候,是否會影響業外收入無法持續高獲利?
有人說,企業的業內收入,可能沒有什麼賺錢,所以沒有辦法投資在員工身上,沒有辦法幫員工加薪。但學過財務報表,尤其是學過損益表的大家都知道,上述醫療院所的財務報表當中,醫務收入,屬於「業內收入」,但是還有許多的投資、或者是跟外部合作的那些「業外收入」,如果業外收入的部分非常賺錢,是不是就可以拿業外收入的這些利潤,當作是員工的薪資調升的資金來源?
有人會說業外收入,可能不穩定啊!可能未來的投資效益,就沒有那麼高啊!但我想提出一個觀念,如果過去10~20年的投資效益都非常的穩定,那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業內收入跟業外收入的穩定性,以及資金的可運用性,應該就可以視為同一件事情!
也就是說,「業外收入可能不穩定」、「業外收入可能沒有辦法提供業內收入等如此直覺的應用」的這件事情就不存在!
否則我認為,這樣的觀念,只是企業,或者是集團,使用一些財務上的角度或是觀點,故意讓某些成本、費用,維持在一定的水平的一種說法而已。但回到我們先前的命題,如果人員流失,如果關鍵的人才出走,這類的情況,如果沒有被重視,企業或是集團的未來發展真的令人擔心。
的確,一般來說業外收入,可能是一個非常變動,可能是一次性的獲利。但如果業外收入已經變成常態性的高穩定收入,那麼我認為,業內收入以及業外收入的最終的加總總額,已經可以當作是這家公司發展的關鍵指標。
以這個成果當成關鍵指標來說,如果公司是有賺錢的,但卻不願意,將這些業外收入的部分金額拿來犒賞,或是提升本業員工的薪資條件,將來某一天如果本業的這些重要骨幹,或是員工出走的時候,是否會影響業外收入無法持續高獲利?
又或者是,以另外一個觀點來說,即便本業的人員出走,或是本業的虧損擴大,都不影響業外收入的收益能夠持續增長的情況下,企業或是集團,當然有恃無恐!
因為本業就算消失,集團的業外收益仍舊持續成長與擴大,那為什麼企業要擔心?為什麼企業要投入額外金額,提升本業員工的薪資福利提升呢?
其實很多都是財務上的決策,但是會帶來企業營運,對外名聲,以及整體國人的工作權益,以及不同產業之間人才流動的狀況。
本週的智慧醫療週報,希望跟大家共同探討,無論是產業,無論是公司經營,還是產業人員、人才、人物之間的流動,其實都是企業主一念之間的決策而已。
【為什麼會有智慧醫療週報】
因為仍舊太關心台灣醫療產業的發展,所以想說,透過讀報、網路新聞、產業前輩分享的若干消息,跟大家分享每週看到的健康、醫療、照護消息,可能內容無法涵蓋所有,若有缺漏或您認為很重要的消息,但騰輝卻沒有分享,都歡迎粉絲團「文科生的智慧醫療大冒險」私訊、Email「markehealth@gmail.com」、傳訊息給騰輝,之後補上。
祝大家身健康、萬事順心
台灣智慧醫療衝衝衝!
其實很多都是財務上的決策,但是會帶來企業營運,對外名聲,以及整體國人的工作權益,以及不同產業之間人才流動的狀況。
本週的智慧醫療週報,希望跟大家共同探討,無論是產業,無論是公司經營,還是產業人員、人才、人物之間的流動,其實都是企業主一念之間的決策而已。
【為什麼會有智慧醫療週報】
因為仍舊太關心台灣醫療產業的發展,所以想說,透過讀報、網路新聞、產業前輩分享的若干消息,跟大家分享每週看到的健康、醫療、照護消息,可能內容無法涵蓋所有,若有缺漏或您認為很重要的消息,但騰輝卻沒有分享,都歡迎粉絲團「文科生的智慧醫療大冒險」私訊、Email「markehealth@gmail.com」、傳訊息給騰輝,之後補上。
祝大家身健康、萬事順心
台灣智慧醫療衝衝衝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