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許多智慧醫療從業人員,都會說在醫療照護服務臨床,採用資訊通訊科技的時候,要避免增加臨床人員的工作負擔,不要太干擾或阻礙工作人員實踐臨床價值的空間,才會讓醫療人員接受使用、願意使用、喜歡使用,進而才能達到提升效率、增加價值的初心。
但,隨著在智慧醫療產業的旅途持續向前,面對各種不同任務,我對於智慧醫療的呈現模式,也有了全新不同的體悟。
見山是山
見山不是山
見山又是山
智慧醫療科技,以及外部科技團隊,建立新的軟體與硬體服務,究竟是增加了臨床人員工作流程,還是減少人員的工作負擔?
過去很多人說,千萬不要增加臨床人員的工作負擔,不然工作都那麼忙了,誰有空還可以使用這些新東西。新東西需要學習、新舊系統與習慣都需要磨合,要在半年與一年內完成銜接與轉換也是太不容易了。
但,最近我對於「智慧醫療科技方案,就是不要增加人員工作負擔」這件事,有不同的看法!
在醫療器材的創新開發生態當中,前輩們很常說,創新的意義,就是要有更佳的病人結果 (Patient Outcome)。這是醫療器材創新開發過程當中,相當重要的核心價值。以此概念,在某些疾病治療的完成度、治療過程當中的安全性,比方說降低感染率、提升用藥安全、明確辨識病人等項目,都可以是更好的病人結果目標。
舉例
1.緊盯治療完成度-藉由視覺化的儀表板,跟既有的病歷資料庫串接,收集數字,圖像呈現。
舉例
1.緊盯治療完成度-藉由視覺化的儀表板,跟既有的病歷資料庫串接,收集數字,圖像呈現。
2.降低感染率-藉由AI攝影辨識系統,偵測手術前要確認是否有確實消毒傷口、進入手術室之前鞋子帽子手套有沒有都戴好。
3.提升用藥安全-藉由掃描系統,給藥之前可以配對身份,提醒過敏史、確認適應症等。
在以上這些例子當中,無論是視覺化的儀表板的建置、架設AI攝影辨識系統,或是給藥前掃描個案,有些有增加工作負擔、新增工作流程,有些是增加數位科技、提升直覺的資訊,但在「是否增加工作負擔」的面向上,大家是否也逐漸有不同的觀點?
究竟智慧醫療方案的定位
1.是要釋放醫療人員的時間,讓醫療人員可以將時間投注在與民眾有更多高品質的互動上
2.或者是說透過科技系統,醫療人員可以在疾病醫療照護的過程中、提升各種良好病人結果的過程當中,建立更系統化機制,如防呆機制,以利強化人員落實標準作業流程S O P
3.透過新的流程、科技、概念,在既有執行流程當中,新增2項新動作,但卻可以達到上述3個例子當中的預期效果。
以前的我,以第1點與第2點為依歸,但隨著協助帶領醫療服務組織的年數漸增,我開始覺得第3點,好像有點玩味。無論是在不增加臨床人員工作負擔的情況下,或者是即便增加了臨床人員的工作負擔,無論上述兩者大家選擇哪一種,提升病人結果,絕對是大家需要密切關注,而且不可以忘記的核心價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