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招:瞭解需要/需求
瞭解之前,先定義需要(Request)與需求(Demand),需要的東西,優先滿足。需求的東西,評估是否有足夠的商業模式可以支撐。
需要,套一句中國用語,就是剛需。剛硬的需要、鐵錚錚的需要。我們沒有一定要滿足需要,但需要很多時後都很急,不僅急,有時候對於有些服務流程、事業發展的過程,十分關鍵。因此,即便對於事業,沒有立即性的營收挹注可能,老闆依舊會考量各方因素後,優先滿足。
需求,是一種對於品質、服務、形象的深一層要求。沒有,可能不會致命。但有了,可能可以上天堂。再說白一點,可能是一種,爽了,卻可以更爽的境界。而這種更爽,可能會讓所有人都超級爽。是不是很玄?我也覺得。但真的達到這種境界,無論是企業營收、利潤、品牌、品質、客戶體驗,都會有不同維度的提升。
第二招:翻譯給每一個人聽
你會想說,啊不就我剛講的,為什麼聽不懂?為什麼還要翻譯?
這就是數位轉型、創新工作有趣的地方。因為每個人的知識養成背景、過程、速度、方法都不一樣,所以大家的思維模式、溝通習慣、價值觀都不一樣。自然,在溝通的過程當中,會需要一些時間、方法、角度上的調整,才能大家有效互相傳遞訊息。
在「為什麼醫師與工程師這麼難合作?」的那部YouTube影片當中,大家可以了解得更多,但小結,就是雙方的思維、可以投注在這件事上的時間、對於科技與臨床的想像有出入,所以無法在當下,就心領神會。
喔,我說的是「每一個人」。以智慧醫療來說,不僅是「用戶方」、「科技方」,彼此之間要瞭解、溝通,那「付費方」、「管理方」、「投資方」,也都希望可以了解,這次的「科技創新」,究竟帶來什麼價值,以致於價錢可能可以提高給付、可以降低監管門檻、可以放心將錢投資下去。
第三招:誰贊成、誰反對,一起提出來解決。
「誰贊成、誰反對」是《黑金》這部電影當中,梁家輝講的經典台詞。
大家想想,每天工作那麼忙了,到底還有誰,有時間跟著老闆一起搞創新?我建議,數位轉型、企業創新,一定要有一批新的團隊來執行。這批新的團隊,必須極度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。(ㄟ~這好像是《如何做數位轉型?》下一篇文章該講的)
總之,一定要把困難提出來、才會有集思廣益,想出解決辦法的真實進度推進。否則,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,討論半天,還是僅止於討論。這不是丟臉的事,因為大家都這樣做。就像馬雲好像曾經有講過,「晚上想想千條路,早上醒來走原路。」
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對,但如果可以一點一滴討論、推進、落實,真的就可以在未來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境界。
大家有想聽什麼智慧醫療產業秘辛XD,或是智慧醫療產業甘苦談,也都歡迎留言敲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