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

【騰輝讀醫療】無人工廠夯,那會有無人醫院嗎?



工廠產品是晶片,醫院提供服務給病患。
在討論無人醫院之前,
同時也回顧一下持續影響人類生活已18個月的COVID-19。

COVID-19新冠肺炎/武漢肺炎已經衝擊全球78億人,其中約莫2.4億人口感染。此世紀與全球性的傳染病,之所以令人聞風色變,就是因為在尚無疫苗保護的情況下感染,發生重症、死亡的機率很高。2019年末2020年初這次的傳染病,與2003年的SARS有些許不同。

2019 COVID-19與2003 SARS的不同

2003年的SARS,只要感染,很常見的症狀就是發高燒,接著死亡率相當高。感染2019年的COVID-19則是不一定會發燒,而且無症狀感染的情況也相當多,目前無症狀感染也無法確定何時可能發病。此外,人類對於COVID-19的潛伏期,有時也無法全盤掌握。

人類對於傳染性疾病的擔憂,除了擔心人類身家性命安全受損以外,將層面拉高,更是關於社會性的議題,如果單次感染人數過多,相形之下,可以收容確診病患的醫院醫師與護理師人數不足、負壓隔離病房數量不夠,都可能造成醫療體系崩潰及社會恐慌,加上持續性地大規模感染事件,醫療臨床人員的工作負荷量一下子過大無法紓解,整體醫療產業的人員工作疲乏與流動率都會提高,形成公共衛生界的一大挑戰。

「無人」+「醫院」,就能變「無人醫院」嗎?

由上可知道,醫療人員在醫院扮演的角色吃重,提供各式各樣的醫療照顧服務,以目前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的技術和應用看來,還沒有辦法在方方面面都替代人類醫療人員,也因此,探討「無人醫院」的同時,必須先思考「無人」與「醫院」的定義與特色,才能進一步探討,「無人」+「醫院」是否能夠順利結合。

「無人」強調的是減少人力成本、降低人為錯誤、避免人與人之間的感染,為了這些進一步的效益,才需要從「有人」轉為「無人」。但如上所述,如果硬體、軟體、AI目前尚無法完全替代人力,那麼無人的可行性就處於低階段。即便無人的效益「可能」高,但可行性低就使得目前無法落實。

「醫院」強調的是醫療的專業,以及提供病患適切(Fit)的服務。過往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,強調人性的溫暖,以及病患感受與體驗。如果藉由科技也可以提供患者一樣適切的服務,那麼是不是由人來提供,則就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
小結:
「無人」或許有更高效益,但目前技術與流程設計上,尚無太多可全面性無人的可行之處。
「醫院」是提供適切醫療照顧服務的場所,若科技能夠提供同樣價值,那麼才有機會將人員陸續從「服務提供」角色升級為「服務管理」角色。

無人醫院聽起來聳動與不可行,但這都是一切生命演進與科技發展的過程。數十年前也沒想過不用切開病人的肚子,就可以幫忙做手術與取出器官。但科技與人類習慣的改變,就讓這切變得可行。

過去式:篩檢的量決定我們多快控制住這場疫情
現在式:疫苗的量決定我們多快走穩疫情後生活
未來式:轉型的量決定我們多快應對下一次
危機

更多 #騰輝讀醫療 與 #MarkeHealth
可以到臉書粉絲團「文科生的智慧醫療大冒險
也可以去IG @MarkeHealth 找找,不定期會有直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